曾国藩能不能当皇帝

曾国藩能不能当皇帝

曾国藩

曾国藩想不想当皇帝,我看不是一个问题。在封建时代,就是叫花子,也想当皇帝,譬如朱元璋就是,何况在官场混迹数十年,手握重兵,位极人臣的曾国藩呢。如果硬要策策这个事,我看,问题应该是:曾国藩能不能当皇帝。

曾国藩是受肃顺器重而得到重用的。“祺祥政变”中,肃顺等八大臣为西太后诛杀,曾国藩非但未受“肃党”牵连,反而继续被西太后重用,授予“节制四省军政大权”。此事朝野皆有议论,而西太后是自有道理。聪明绝顶的曾国藩会不知道个中玄机?他此时虽为全军统帅,实则为“脱帽右派”,而帽子却是拿在太后手上。“此人要用,但严加防范”,这是西太后的原则。

为牵制曾国藩的势力,清政府利用湘军内部矛盾,不断分散湘军实力。还以超擢人才的方式,提拔湘军中的重要人物,使之与曾国藩的地位平衡。左宗棠提拔为闽浙总督后,由此而使两万多军兵从湘军中分离出去。南京破城前夕,近十万湘军围困孤城,急需军资给养,前线曾国荃一日三催,急求军饷。但清廷却在江西省的厘金收入中再三为难湘军,杯水车薪,扣除近半。曾国藩日坐愁城,“夜不成寐”。

满清朝廷经十余年战争历练,也学得乖巧了。在全局的军事布置上,清廷作了较详备的安排。前线由湘军围城作战。西面由满族大臣官文为钦差大臣,督师20万众据守武昌,掌控长江上游,监视曾国藩湘军动向;东面以富明阿等满族大员分据镇江、扬州等地,堵住长江下游;北面更是有著名悍将僧格林沁于安徽、湖北一带屯集重兵驻防,虎视天京,名为协同湘军作战,防止太平军窜逃,实则提防湘军北进。只要湘军想“调皮”,各路防军便一紧形成包围之势。更何况京畿直隶后方还有几近百万的朝廷大军。这皇帝就那么容易想得到?

在湘军本身方面,也有一个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七月间,南京城破,湘军已由盛极而走向衰败阶段。十数年南征北战,师久而疲,由是弊端丛生,军营中贪腐之风日渐形成,厌战思归疲软拖沓。获胜将士纷纷往家里运送金银珠宝,尤其让曾国藩恐惧的是,由于分配不公,赏罚不当等问题,多次引发军中闹饷、抗令等事件。“黑社会”组织竟也弄到部队中来了,吃了亏的下层士兵心有不甘,大量加入哥老会,小集团越来越多。这样的军队还想打到北京去?不崩溃,不哗变就已是万幸了,曾国藩对此了如指掌,哪里还敢称王称帝?赶快收场,得个全身而退就很不错了。

爱看热闹的局外人以为曾国藩拥兵数十万,挥戈北上,就可以收拾金瓯一片,实则大谬不然。

他是一个谨慎的人,又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这样的局面看不出来,那他也就不是曾国藩了。文人策士的头脑发热,骄兵悍将的飞扬跋扈。他还是把握得定的。

实际上,从大历史的走向上看,曾国藩“放下即实地”的举措,是有益于社会的。若真的打将起来,历史当然会重写。但我相信只会更糟而不会更好。所以传说中曾国藩在听了王闿运先生的建策后,写下一个“谬”字,于公于私,都是很妙的。

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