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原文、翻译及赏析

潼关原文、翻译及赏析

潼关

〔近代〕

谭嗣同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复制

朗读

喜欢

完善

初中古诗

写景 七年级上册 初中必背

作品简介

《潼关》是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作品出处谭嗣同全集文学体裁七言绝句创作年代1882年

创作背景

《潼关》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赏析

《潼关》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

展开全部

谭嗣同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官江苏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积极参与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六人为清廷所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工于诗文,其诗情辞激越,笔力遒劲,具有强烈爱国情怀。作有诗文等,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的诗

崆峒[近代] 谭嗣同

潼关[近代] 谭嗣同

送别仲兄泗生赴秦陇省父[近代] 谭嗣同

狱中题壁[近代] 谭嗣同

有感[近代] 谭嗣同

邠州[近代] 谭嗣同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过潼关

[宋] 石介

...三策。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鸣...

潼关行

[清] 冯云骧

...上鼓声死。司马北望拜神京,臣报国恩毕于此。万群寇马踏沙黄,长戈大戟飞寒铓。弯弧旧将婴城斗,断甲材官泣战场。孙公洒血潼关道,鬼马不归嘶碧草。花袍玉剑委红泥,渭水飞鸦波浩浩。冰心巾帼何嶙峋,就义从容不顾身。雏凤玉颜同日死,千年石砌闭青春。几队...

入潼关

[明] 杨旦

昔闻潼关名,今履潼关道。巇崄何年开,崔嵬自天造。群山一拳多,长河百川导。仰面天茫茫,荡胸云浩浩。径路何萦纡,力惫无由到。长风振林薄,为我解烦...

潼关门

[清] 杨揆

函关西上潼关来,旭日正射关门开。门开四扇城百雉,迢递层城屹山峙。汉唐设险凭此关,连营甲骑屯如山。时平无处问残垒,但见长河万斛波回环。万里当风陵,双峡险初脱。青山转处有余力,山束千重河一折。中流无风喷怒涛,重舸径上长樯摇。昨宵我住严关下,愁听惊流梦中泻。河...

潼关行

[清] 慕昌溎

东走黄河西华山,屹然当险开潼关。雉堞高插青云端,一夫坚守称万全。桃林战士二十万,谁致死之歌舒翰。三秦流血膏胡锋,长蛇封豕蟠关中。銮舆播荡身降虏,勋名百战皆成空。哥舒失机诚自辱,悲哉胜朝孙白谷。慷慨临关血战频,孤忠卒难撑全局。朝廷政事伤陵夷,乾坤坐令烟...

送王君宠主潼津驿

[明] 边贡

潼津佳胜地,驿舍近潼关。

题潼关兰若

[唐] 皮日休

潼津罢惊有招提,近百年无战马嘶。壮士不言三尺剑,谋臣休道一丸泥。昔时驰道洪波上,今日宸居紫气西。关吏不劳重借问,弃繻生拟入耶溪。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

[清] 张问陶

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纁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筑版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閒。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

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