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

初期至1950年代

编辑

主条目:万氏兄弟

1938年,老四万涤寰留在上海改營照相業務外,其餘三人去到武漢和重慶。這一時期,他們先後為中国电影制片厂繪製了四集《抗戰標語卡通》和七集《抗戰歌輯》。万籁鸣和万古蟾返回上海,到新華影業公司卡通部工作。1937年,美國卡通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觀眾上座歷久不衰。萬籟鳴和萬古蟾兄弟二人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繪製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是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繼美國的《白雪公主》、《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之後的世界第四部動畫長片,標志著當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1941年該片完成,以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名義發行上映,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在亞洲引起巨大反響。

1950年代至1980年代初

编辑

當時中國发展出自有的風格,包括水墨動畫、皮影動畫、木偶動畫等,極具民族特色,此時期的作品一般稱為美術片。最具代表性的有大鬧天宮(1961年)、哪吒鬧海(1979年)、天書奇譚(1983年),在世界亦获得崇高讚譽和眾多獎項。

1980年代至1990年代

编辑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一系列的美國、日本動畫進入中國電視,對動畫界與觀眾人群產生極大衝擊,中國動畫片廠開始日漸減少。

主要觀眾群80後普遍接受日本動畫,因此引進不少经典外國配音動畫,如龍珠、聖鬥士、忍者神龜等。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一些动画系列,如《葫芦兄弟》,不论情节、色彩,带有明显的中国风格。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单集动画口碑较好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相比之下知名度不高。《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它被一些国人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

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走向了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中国动画市场。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选择在这些公司里发挥自己的才能。相对的,很多外国动画被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相比中国传统动画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因此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2000年代

编辑

中国动画品質低劣、内容簡陋的问题越发突出,並逐漸被进口动画取代,如《圣斗士星矢》、《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中国境外动画几乎同步地进入国内。

但中国动画事业并未止步,通过部分动画爱好者的努力,加上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中国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數個精美的动画作品,如1999年央视制作动画片《西游记》等。

自2006年9月1日起,中國政府对国产动画全面實行保護主義,在晚间17至20时的黃金時段里禁止電視台播放進口動畫[4]。从2008年5月1日起,该限令扩大至17-21点禁播。[5]另據行內人士指出,中國政府每年撥款過千萬元支援動畫公司創作[6],中國動畫年產三百部。但實際上動畫公司又要電視台播放,所以這批款項主要用於電視台打關係之用,創作用的資金只得很少,儘管產量可觀,而實際的品質不堪入目,這些低幼的國產動畫劇情質量上與美國日本的動畫相比多數都上不了枱面,也不被當年的日本動畫愛好者所接受,甚至一些廠家為賺大錢而走上粗製濫造抄襲之路。

虽然如此,一些中国动画人也在探索着中国动画的前进道路,出现少数制作较有水平的动画,诸如电影动画《宝莲灯》(1999年)、《风云决》(2008年),电视动画《我为歌狂》(2000年)、《围棋少年》(2005年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秦时明月》(2007年,未完结)、《喜羊羊与灰太狼》(2005年,未完结)、《熊出没》(2012年,未完结)、《巴啦啦小魔仙》(2011年首播动画,未完结)、《猪猪侠》(2005年,未完结)、《虹猫蓝兔七侠传》(2006年)等。国内院线普遍不支持中国电影动画,影响电影动画票房;因當時中國人認為“動畫都是小孩子看的東西”这一錯誤思想,導致全年龄段中国国产电影动画不受当地观众关注(《风云决》仅获得3000万人民幣票房[7]、《魁拔》系列前三部的票房也不足一億人民幣),打击中国动画公司动画全年龄化的决心,在以前的時候電影院凡是放映動畫電影時,孩子看的開心,但家長在發呆、打瞌睡或做其他事情的現象為常見。这些都成为阻碍中国动画进步的因素而停滯不前,部分上述优秀作品甚至无法收回成本。曾被认为开拓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被意马公司收购后沦为赚钱工具,制作方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画面、剧情质量大幅度下降,也是許多中国大陆动画的弊病。[8]

2010年代

编辑

中国网络动画开始兴起,由于网络动画不需要广电局审批在電視台上映,所以网络动画的長度大幅縮短,且內容与其他的国产动画大不相同。

網絡動畫多數採用低成本製作將人氣高的漫畫作品動畫化,如中国网络动画作品较知名的有《十万个冷笑话》,《啦啦啦德玛西亚》,《尸兄》等。

但隨著思想的不斷拓寬,政府的監管制度也開始展開了動作,對於影視內容的自由度與控制力度開始逐步升級。由於中國內地沒有實行影視分級制度,部分網絡動畫也因“兒少不宜”為由被強令刪減內容或下架。

2015年代

编辑

2015年可以說是國產動畫蛻變崛起的一個起始年,2014年随着第一部非低幼破億的2D動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1》獲得成功,緊接著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院线拿下9.56亿人民幣票房创下当时动画电影票房记录。动画的价值逐步得到影视市场认可。此後几年内也诞生了《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成功的作品。其中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一举拿下50亿人民幣票房,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个动画年冠。堪称当年票房奇迹。

随着年轻世代不再将动画视为只屬於兒童的产品,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达到3.5亿,一些资本开始将目光投身日本动画产业,大量购买引进日本动画播放权,甚至一些漫畫、遊戲、輕小說的原作者与日本动画公司合作將自己的作品动画化。然而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導致中日合作的動畫多數質量不如中國人獨立製作的動畫好,加之合作双方容易受到两国政府间关系的影响,所以中日合作动画難以發展。

目前,作為中國最大的弹幕视频網站bilibili支持國產動畫的發展,原國產動畫的分類更名為“國創”,參與多部國產動畫的製作,並且在本站也有許多精美的非低幼國產動畫獨家播出。

2025年代

编辑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以超过100亿元的票房成绩登顶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榜冠军[9][10][11],成为全球影史首部在单一市场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动画电影[12],后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13]。

總結

编辑

中国动画产业在大陆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初具规模,尽管距离欧美日本等地的较成熟的动画产业仍有较大的距离,但大陆动画正在努力冲破枷锁,并逐漸朝商業化的方向發展。[14]

相关数据